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冷战》:特殊时期的动人爱情 黑白影像绝美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2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描绘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段动人爱情。导演把两个人15年的故事,放在80多分钟的片长中,高效、极简、又回味无穷。


《冷战》海报

  波兰导演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的新作《冷战》跟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前作《修女艾达》一样,影像极为突出。1:1.33的画幅、干净的黑白摄影、精巧的构图,在大银幕上看真是一种享受。而这部叫做《冷战》的电影,其实没有太多地讨论政治,而是描绘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段动人爱情。导演把两个人15年的故事,放在80多分钟的片长中,高效、极简、又回味无穷。


  电影的开头容易让人联想起《芳华》。故事始于1949年的波兰,正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刚开始冷战的时候。出身不好的姑娘Zula凭着天籁般的嗓音,加入了一个“文工团”,而一眼相中她的,则是“文工团”的指挥Wiktor。这部分有很多歌舞的场面,乐团到各地巡演,弘扬斯大林主义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这个乐团中,两个人相爱了。这两个人如此地不同,一个是出身贫寒的乡下姑娘,为了洗脱犯罪嫌疑、过上好日子加入乐团;另一个是受过良好教育、颇有天赋的音乐家,他一心想到自由的西方去。在Zula向Wiktor坦白,自己一直奉命向上头报告他的一举一动时,Wiktor再也无法忍受,他离开波兰去往法国,与Zula相约在巴黎见面。后来他们几次分分合合,每次重逢都爱得死去活来,而又往往因为性格的差异闹得不愉快。他们也有过别的伴侣,但在起起落落的人生中,始终把对方当做生命中的最爱。


  音乐也是电影的一个重要角色。Zula用一首波兰民歌、一首苏联歌曲赢得了Wiktor的青睐,在乐团期间她唱了许多“红歌”,到了巴黎后,又唱起了法式风味的爵士乐。而Wiktor在乐团里弹肖邦,其实他内心爱的是爵士乐,也在后来的巴黎生活中如愿以偿。电影中还出现了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国际歌》、《喀秋莎》。


  《冷战》使用的黑白摄影、近乎方形的画幅,都跟《修女艾达》一样,可一开始,导演是想拍彩色电影的,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可那个年代是波兰的灰暗的,他找不到合适的色彩去表现,所以还是用黑白来呈现了这部作品。除了构图足够精巧独到外,也给出了足够的留白,让电影看起来有一种“高级感”。


  电影用字幕的形式提示年份和地点,以此来作为故事的节点。华沙、柏林、南斯拉夫……主角们走过的地方都是政治激荡的中心,而导演却没有对政治背景过多着墨。这两位爱人似乎离不开对方,可一旦在一起却又无法相处。是政治、历史的洪流阻碍了他们的感情,还是他们自身的缺陷?是否存在能超越一切的爱?导演把这些留给了观众去思考。


  电影的片尾打出了一行字幕:“献给我的父母”,导演的父母已经去世,而他们的名字正是Wiktor和Zula。他的父母就是故事中男女主角的原型,虽然经历不尽相似,但同样分分合合却此志不渝。导演用这样一部美丽的电影,向那个年代的爱情致敬。特殊时代相爱的人有着太多的障碍,而爱却是可以粉碎障碍的。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29 18:29 , Processed in 1.146828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