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现代文学]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全本)作者:傅光明【TXT】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47435

绿铜v3_05紫铜v3_02宝血灵晶紫铜v2_01紫金v1_01蓝银v1_05紫银v1_02绿金v3_05绿银v3_05蓝铜v1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金v1_01紫银v2_04蓝铜v2_05灰铜v1_05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傅光明)
  历史的谜团
  导言
  这是一个尚属空白的学术题目,介于文史之间,有些跨学科研究的意味,在老舍研究上,也无疑具有拓展研究路径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老舍之死”在某种程度上,缩影着20世纪中国很多知识分子文学创作与生命选择的悲剧宿命。
  1966年8月的一天,人们在北京的太平湖发现了一个老者的尸体。他被静静地打捞上来,并在当天火化,然而他的名字却没有随同那疲惫瘦弱的身体一起消失。相反,许多年以后,每逢这位老人的诞辰纪念日或忌日,人们都要将不朽的光环献给他。他的谜一样的“非正常死亡”,早已在不经意间成为历史传说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个曾用笔创造了无数鲜活生命,又给无数生命带来愉快的老人会孤独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被称之为“文革”的这一中华民族的灾难事件,几乎在我有准确的记忆之前便宣告结束了,它对我来说已不是生活中的客观现实。但事实上,我无时无刻不感到自己依然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中。那些长辈们——成长时期为我传授知识和智慧的师长;现代社会生存还必须仰仗的主要支柱——不可能不在精神上深受影响。尽管人们说时间可以洗刷一切,甚至耻辱,但30年、40年,对一种文明和文明的中断来说,还是太短暂了。
  当我为自身的生存方式产生困惑时,不可避免地将目光转向那些长辈们,转向30多年前,甚至更加遥远的历史。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他的政治寓言小说《一九八四年》中借人物之口说:“谁能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7 06:51 , Processed in 1.183842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