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驴]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编委会)扫描版[PDF]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

 成长值: 47950

灰铜v1_02绿金v1_01灰金v1_04绿银v1_01紫铜v1_03绿铜v3_01绿银v3_02紫银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文名: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作者: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编委会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书号: 7221038988
发行时间: 1990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历代名著白话文通俗译本丛书,适合初学者与爱好者阅读。目前,从国学网上见到50余本转贴至此,书目开列如下。此套书,除多数缺封面外,扫描质量较高,值得收藏。本人带宽有限陆续贴出。

几点说明:
1、
  人生理想:看完这套书。人生目标:看完这套书。人生追求:看完这套书。
理想实现条件:足够的闲暇。有吗,没有,所以理想只能是......理想。
2、请仔细阅读本贴说明,以免再问出明显和说明重复的问题。
3、因许多电子书等待发布,将加快发布节奏。
4、当下载完成率超过50%后,无论是何时,都将删源,以给其它发布让路。
  此套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发布完成。多年来利用VC及ed2k平台下了不少好东西,今天也算平衡了一下上传下载流量,为VC和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做了点事了,良心得安。

  在此代表众多的下载者感谢不知名的此套书的原创扫描者,他的功劳正如楼下留言所说,泽被百世!

  本贴007资治通鉴估计非其它书目原作者扫描发布,清晰度较差,只为完整起见列于此处,如有缘找到更好版本随时更新。现链连文件由 halal 网友补充第6页。
  本贴023尉繚子全译同上。
  本贴057史记全译、098六朝文絜全译由 大地de孩子 网友提供PDG版本下载链接,本人无损转制,也非其它书目原作者扫描发布。057质量一般(150dpi),098质量较高(240dpi)
  本套书所缺书目(全部书目见71楼),如有网友能提供补缺或改良,无论形式如何皆表欢迎。

  10年01月15日更新 023.尉繚子全译.刘春生.译注 为原系列高清晰版本。

001.周易全译.徐子宏.译:

  《周易全译(修订版)》对《易经》做了介绍,《易经》是我国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著作之一。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垒起一座神秘的宫殿。在以政治、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里,开辟了广阔的哲学天地。数千年,属于不同思想和学术派别的学者,覃心竭力地对它进行解释和阐发,以致它的本来面目尽为神学的迷雾、释道的玄谈以及儒家的义理所笼罩,从而也形成了庞杂的易学体系。

002.今古文尚书全译.江灝&钱宗武.译注.周秉钧审校

  《今古文尚书全译》对《尚书》做了介绍。《尚书》最早只叫做《书》,汉代称《尚书》《孔传》解释为“上古之书”。《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以后,又叫做《书经》。《尚书》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特别是今文中那些经过考定的真实文献,反映了殷周时代的语言特点。

003.诗经全译.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本只称《诗》,儒有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的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包括的时期共约五百多年,它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周王室有专人收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

004.左传全译.王守谦等.译注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所以《左传》只能说是最早的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005.四书全译.刘俊田等.译注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因此,我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006.经史百家杂钞全译.张政烺.主编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在清代,在曾国藩之前,社会上已经流行着两部很有名的古文选本,一部是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一部是乾隆年间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这两部书,各有其优长,影响也都很大。但在许多方面,却比不上《经史百家杂钞》。

007.资治通鉴全译.张舜徽.主编
(注:网上流传的同系列二十册本,合为一文件。非原出处扫描版本,缺第1册第6页,清晰度不如其它书籍,但也可接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008.国语全译.黄永堂.译注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009.战国策全译.王守谦等.译注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010.贞观政要全译.叶光大等.译注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011.晏子春秋全译.李万寿.译注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不完全真实,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012.吴越春秋全译.张觉.译注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隋书》和新旧《唐书》均著录为十二卷,至《宋史·艺文志》则只著录为十卷,当已有亡佚。该书今存十卷,前五篇述吴事,称内传,计有《吴太伯传》 、《吴王寿梦传》、《王僚使公子光传》、《阖闾内传》、《夫差内传》,记载了从太伯立国到夫差亡国;后五篇述越事,称外传,计有《越王无余外传》、《勾践入臣外传》、《勾践归国外传》、《勾践阴谋外传》、《勾践伐吴外传》,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勾践称霸后传八世失国。其中,于越王勾践谋吴事记载尤详,几乎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

013.越绝书全译.俞纪东.译注
  《越绝书》又名《越绝记》,是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又称《越绝》、《越录》、《越记》等。书名之“绝”,旧有“断灭”等说,今人考证,当为上古越语“记录”的译音,是越国史记的专名。
  《越绝书》所记载的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因而向为学者所重视。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民族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这说明此书对于以上诸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14.水经注全译.陈桥驛等.译注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015.大唐西域记全译.芮传明.译注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016.徐霞客游记全译.朱惠荣.译注
  《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017.史通全译.姚松&朱桓夫.译注
  《史通》,唐刘知几撰,为中国及全球首部有系统地之史学理论专著,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的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

018.文史通义全译.严杰&武秀成.译注
  《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实齐,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经为和州永清县和亳州编写县志和州志,又编写《湖北通志》,著有《章氏遗书》,从中选出精要部分为《文史通义》,后附《校雠通义》。
  本书是一部开新学术风气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创见颇多。此校注本不但对原书作了补漏正误和注释,还从章氏的全集中征引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章学诚著作《文史通义》想挽救当时的学风。他在《上辛楣宫詹钱大昕》的信里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越。”他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

019.荀子全译.蒋南华等.译注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020.说苑全译.王英&王天海.译注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20a.新序全译.李华年.译注
  西汉刘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021.孙子全译.周亨祥.译注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孙子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022.论衡全译.袁华忠&方家常.译注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
  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掺进了谶纬学说,使儒学变成了"儒术"。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国宪"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白虎通义》。王充写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023.尉繚子全译.刘春生.译注
  《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024.管子全译.谢浩范&朱迎平.译注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025.商君书全译.张觉.译注
  战国末年,秦国所以能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这个历史功绩不能不归功于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革新变法。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政策措施是什么,这些答案都反映在《商君书》中,《商君书》是记载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又称《商君》、《商子》。

026.韩非子全译.张觉.译注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027.墨子全译.周才珠&齐瑞端.译注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028.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全译.高流水&林恒森.译注
  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尹文子》 ,旧列名家,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语录与故事混杂,各段自成起讫。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其思想特征以名家为主,综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尹文子》的形名论思想,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者所重视,其对语言的指称性与内涵等关系的思考,颇值得玩味。文章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虽然不如“白马非马”有名,但是却很有趣味,其中讲一个人,给儿子取名“盗”和“殴”,结果挨了一顿打。抛开让人犹如雾里看花般的“道”、“名”、“形”,看看古人的调皮之处,也是一得。
  《公孙龙子》是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相传字子秉,魏国(今河南省北部)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029.吕氏春秋全译.关贤柱等.译注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030.淮南子全译.许匡一.译注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031.抱朴子内篇全译.顾久.译注
031.抱朴子外篇全译.庞月光.译注
  东晋道家理论著作。东晋葛洪撰。葛洪(284~364年),字稚川,两晋时学者、文学家。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曾为司徒王导主簿,又被征为散骑常侍、大著作,不就。后赴广州,在罗浮山炼丹。
  《抱朴子》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自称“属道家”;“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自称“属儒家”。“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
  《抱朴子》在道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葛洪像

032.颜氏家训全译.程小铭.译注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033.梦溪笔谈全译.胡道静等.译注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034.西京杂记全译.成林程&章灿.译注
  《西京杂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035.世说新语全译.柳士镇&刘开驊.译注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036.山海经全译.袁珂.译注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037.搜神记全译.黄涤明.译注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大部分故事带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此书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038.博物志全译.祝鸿杰.译注
  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卷,但此说无旁证。《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本书即为10卷。今本内容混杂,文辞疏略,注释寥寥数则,而且其他著作所引有今本所不载者,当是原书已佚,由后人搜辑而成。该书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也宣扬神仙方术。今人范宁有《博物志校证》。

039.唐才子传全译.李立朴.译注
  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但所述多有失实、谬误之处,如谓骆宾王与宋之问唱和灵隐寺,《中兴间气集》为高适所编,李商隐曾为广州都督等。也有因误解材料而造成错误,如刘长卿传,记权德舆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而据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实是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等。


040.老子全译.沙少海&徐子宏.译注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老子》从古至今有很多种翻译,就光原本也有很多的版本,所以研究起来比较艰难。

041.列子全译.王强模.译注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042.庄子全译.张耿光.译注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043.楚辞全译.黄寿祺&梅桐生.译注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044.陶渊明集全译.郭维森&包景诚.译注
  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替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理想舆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逐渐视仕途如棘途,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同时,魏晋以来玄学勃兴、玄言诗盛行,玄学的熏染又使他追求心灵的自适、人格的完整。仕舆隐的矛盾困扰了陶渊明十九年,最终他选择了在盛年辞官归隐,再未出仕,表现出固穷守节、正直不阿、淳朴率真的高洁品格。隐居期间,他写有一些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的诗,但更多更好伪是歌咏归隐生活、描绘农村景色的诗篇,也有一些用意境化手法表现老庄思想、玄毕命题的诗,正因如此,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锺嵘《诗品》)。陶渊明的作品继承了汉、魏、正始之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风格冲淡,韵致悠然,极善用写意的手法点染出浑朴深远的意境。

045.文选全译.张啟成等.译注
  《文选》30卷﹐共收录作家130家﹐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迄当时﹐唯不录生人。书中所收的作家﹐最晚的陆倕卒于普通七年(526)﹐而萧统卒于中大通三年(531)﹐所以《文选》的编成当在普通七年以后的几年间。全书收录作品514题。编排的标准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文选序》)。从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 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8小类。赋﹑诗所占比重最多﹐又按内容把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15门﹐把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23门﹐这样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但由于分类过于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如章学诚﹑俞樾等人的批评。

046.唐诗三百首全译.沙灵娜.译诗.何年.注释.陈敬容.校订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047.宋词三百首全译.沙灵娜.译注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编者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好沤尹,又号彊村、上彊村民,浙江归安人,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性灵出,既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晕芳气而不可能掩者也。近世以小惠侧艳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搜集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上彊村民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南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夫浑成为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精用闳于三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沂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

048.文心雕龙全译.龙必錕.译注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049.诗品全译.徐达.译注
  钟嵘《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

050.花间集全译.房开江.注.崔黎民.译
  《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052.仪礼全译.彭林.译注
  中国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仪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但本书是“三礼”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053.礼记全译.孝经全译.吕友仁&吕永梅.译注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054.春秋公羊传全译.梅桐生.译注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055.春秋穀梁传全译.白本松.译注
  《榖梁传》亦称《春秋榖梁传》、《榖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榖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榖梁传》的较好注本。

057.史记全译.杨燕起.译注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069.潜夫论全译.张觉.译注
  《潜夫论》共三十六篇,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少数也涉及哲学问题。他对东汉后期政治社会提出广泛尖锐的批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各个方面,指出其本末倒置、名实相违的黑暗情形,认为这些皆出于“衰世之务”,并引经据典,用历史教训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把社会的黑暗动乱的根源归之于统治者的昏暗不明,把治理乱世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他希望明君能任贤使能,忠信纳谏,天下就能太平。他建议采取考功、明选等办法,来改革吏治,反映了当时庶族地主强烈参政要求。他的政论文中有同情人民重视人民的思想,他强调“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 这是对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经济政策上,他要求重本抑末,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爱惜民力,重视对边远地区的防御和建设。他反对谶纬迷信,大量揭露官吏豪强奢侈浪费和迫害人民的罪行。

071.传习录全译.于民雄.注.顾久.译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098.六朝文絜全译.骆礼刚.译注
  《六朝文絜》,文絜,取自刘勰“析词尚絜”之说,六朝骈文选集,12卷,清代编选。许梿,字叔夏,号珊林,生卒年不详,浙江海宁人,道光进士,于道光五年刻成此书。


目录:


目前已有书目: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1周易全译_徐子宏译贵州人民9502一版四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2今古文尚书全译_江灝钱宗武译注周秉钧审校贵州人民9312二版四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3诗经全译_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贵州人民9207二版六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4左传全译上下册_王守谦金秀珍王凤春译注贵州人民9603一版五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5四书全译_刘俊田林松禹克坤译注贵州人民9204一版五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6经史百家杂钞全译全10册_张政烺主编贵州人民9904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7资治通鉴全译张舜徽主编贵州人民9404一版一刷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8国语全译_黄永堂译注贵州人民950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09战国策全译_王守谦喻芳葵王凤春李燁译注贵州人民9209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0贞观政要全译_叶光大李万寿黄涤明袁华忠译注贵州人民91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1晏子春秋全译_李万寿译注贵州人民9307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2吴越春秋全译_张觉译注贵州人民9405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3越绝书全译_俞纪东译注贵州人民96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4水经注全译上下册_陈桥驛等译注贵州人民96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5大唐西域记全译_芮传明译注贵州人民9511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6徐霞客游记全译全4册_朱惠荣译注贵州人民9704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7史通全译上下册姚松朱桓夫译注贵州人民9701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8文史通义全译上下册_严杰武秀成译注贵州人民97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19荀子全译_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译注贵州人民950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0说苑全译_王英王天海译注贵州人民9207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20a新序全译李华年译注贵州人民9410一版一印.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1孙子全译_周亨祥译注贵州人民9209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2论衡全译上中下册_袁华忠方家常译注贵州人民93xx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3尉繚子全译_刘春生译注贵州人民9308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4管子全译_谢浩范朱迎平译注贵州人民9606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5商君书全译_张觉译注贵州人民93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6韩非子全译上下册_张觉译注贵州人民9211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7墨子全译_周才珠齐瑞端译注贵州人民95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8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全译_高流水林恒森译注贵州人民9601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29吕氏春秋全译全2册_关贤柱等译注贵州人民9708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0淮南子全译上下册_许匡一译注贵州人民9503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1抱朴子内篇全译_顾久译注贵州人民9503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1抱朴子外篇全译全2册_庞月光译注贵州人民9708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2颜氏家训全译_程小铭译注贵州人民9305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3梦溪笔谈全译上下册_胡道静金良年胡小静译注贵州人民98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4西京杂记全译_成林程章灿译注贵州人民9308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5世说新语全译_柳士镇刘开驊译注贵州人民96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6山海经全译_袁珂译注贵州人民9207一版二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7搜神记全译_黄涤明译注贵州人民9204一版三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8博物志全译_祝鸿杰译注贵州人民92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39唐才子传全译_李立朴译注贵州人民940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0老子全译_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贵州人民9502一版六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1列子全译_王强模译注贵州人民93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2庄子全译_张耿光译注贵州人民9204一版二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3楚辞全译_黄寿祺梅桐生贵州人民9111一版四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4陶渊明集全译_郭维森包景诚译注贵州人民9209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5文选全译全5册_张啟成徐达等译注贵州人民94xx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6唐诗三百首全译_沙灵娜译诗何年注释陈敬容校订贵州人民93xx一版五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7宋词三百首全译_沙灵娜译注贵州人民9208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8文心雕龙全译_龙必錕译注贵州人民9208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49诗品全译_徐达译注贵州人民9210二版四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50花间集全译_房开江注崔黎民译贵州人民9705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52仪礼全译_彭林译注贵州人民97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53礼记全译孝经全译_吕友仁吕永梅译注贵州人民98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54春秋公羊传全译_梅桐生译注贵州人民9807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55春秋穀梁传全译_白本松译注贵州人民9812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57史记全译_杨燕起译注贵州人民0107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69潜夫论全译全2册_张觉译注贵州人民9910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71传习录全译_于民雄注顾久译贵州人民9804一版一刷.pdf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098六朝文絜全译骆礼刚译注贵州人民0501一版一刷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0 08:34 , Processed in 0.96593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